当前位置:首页 >> 成语解释 >> 意犹未尽是什么意思

意犹未尽是什么意思

成语解释 10
意犹未尽是什么意思

# 意犹未尽:国学中的未尽之意与人生境界

意犹未尽的词义解析

"意犹未尽"这一成语由"意"、"犹"、"未"、"尽"四个字组成,字面意思是"心意还没有完全表达或满足"。在国学语境中,它常用来形容一种未尽的情感体验未达的理想境界

"意犹未尽"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,原文记载殷浩虽穷览经典而"意犹未尽",表达了对知识探索的不满足感。现代汉语中,它被用来形容"一些小型活动的感想,比如旅行、读书、吃饭等,形容该活动给人的感觉很好,结束之后还没有尽兴"。

表:意犹未尽在古今语境中的含义演变

时代出处/用例含义侧重情感色彩
南朝时期《世说新语》学问探索的不满足中性偏褒
明代文学《三国演义》等对人物才能的赞叹褒义
现代用法日常语言应用活动体验的未尽兴中性偏褒

国学经典中的"未尽"之境

国学典籍中充满了对"未尽"境界的追求与思考,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。

儒家:学无止境的追求

孔子在《论语》中提出"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"、"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"的学习态度,体现的正是一种对知识"意犹未尽"的渴求。《论语·述而》中记载:"子曰:'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'"展示了儒家对学问永无止境的追求。

朱熹在解读《大学》时强调"格物致知"的过程永远没有尽头,他说:"惟于理有未穷,故其知有不尽也。"这种对知识探索的"意犹未尽"态度,成为儒家治学精神的精髓。

道家:不可言说的道

老子《道德经》开篇即言:"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"揭示了"道"的不可言说性和人们对它的理解永远"意犹未尽"的特性。庄子进一步发挥这一思想,在《齐物论》中指出:"既已为一矣,且得有言乎?既已谓之一矣,且得无言乎?"表现了语言表达与真实理解之间的永恒差距。

佛家:不可说之境界

禅宗讲求"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",正是因为最高真理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,学者对佛法的领悟永远有一种"意犹未尽"之感。著名的"拈花微笑"公案,正是这种"不可说"境界的生动体现。

文学艺术中的意犹未尽美学

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特别重视"言有尽而意无穷"的美学效果,这与"意犹未尽"的成语内涵高度契合。

诗词的含蓄蕴藉

唐代诗人王维的"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",宋代苏轼的"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",都创造了余韵悠长的意境,让读者在字面意思之外感受到更多"意犹未尽"的内涵。

表:古典诗词中"意犹未尽"的表现手法

手法典型例句未尽之意
以景结情"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"离别之情的绵长
设问反问"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"愁绪的无尽
典故隐喻"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"人生困惑的深邃
空白留白"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"孤寂感的无限延伸

书画的留白意境

中国书画讲究"计白当黑",画面留白不是无物可画,而是给观者留下想象空间,创造"意犹未尽"的审美体验。宋代画家郭熙在《林泉高致》中说:"山欲高,尽出之则不高,烟霞锁其腰则高矣。"正是这种美学思想的体现。

人生境界中的未尽之意

"意犹未尽"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,更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境界与态度。

求知若渴的治学态度

国学大师季羡林在《清新俊逸的清华园》中写道:"但是我意犹未尽,想再引申一下,写了下去。"这种对学问永不止步的追求,正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。古代书院教育强调"学然后知不足",鼓励学生保持对知识的"意犹未尽"之感。

不断超越的自我修养

《大学》提出"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"的渐进修养过程,每个阶段都让人感到"意犹未尽",激励向更高境界迈进。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:"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"揭示了内心修养的无限性和人们对自我完善的永恒追求。

中庸之道的未尽智慧

儒家"中庸"思想强调"过犹不及",其实质是追求一种恰到好处却又"意犹未尽"的平衡状态。孔子评价《关雎》"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",正是这种美学理想的体现——情感表达要充分但不可过度,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。

现代生活中的意犹未尽智慧

将国学中"意犹未尽"的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,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。

教育中的启发式引导

古代私塾教育强调"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",让学生在"似懂非懂"的"意犹未尽"状态中主动思考。现代教育可以借鉴这种方法,避免填鸭式教学,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

人际交往的含蓄之美

中国传统文化重视"君子之交淡如水"的人际关系,讲究适可而止的交往方式,给人留下"意犹未尽"的好印象。《论语》中"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则止"的交往智慧,至今仍有现实意义。

工作与休闲的平衡

古人讲求"张弛有道",工作时要"敬业乐群",休闲时要"游目骋怀",两者都要保持适度,让人对工作和生活都怀有"意犹未尽"的积极期待。陶渊明"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"的生活态度,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节奏。

结语:未尽之美的永恒价值

"意犹未尽"不仅是语言中的一个成语,更是中国文化中一种深刻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。从孔子的"学而不厌"到现代人的终身学习理念,从古典诗词的含蓄蕴藉到当代艺术的留白手法,"意犹未尽"的精神穿越时空,持续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与精神世界。

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,我们或许更需要这种"意犹未尽"的智慧——不追求一次性的满足,而是在持续探索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愉悦;不满足于表面的了解,而是保持对知识和美的永恒好奇。正如《易经》所言:"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",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,正是"意犹未尽"成语给予我们的最宝贵启示。

: 2024年09月02日《成语 意犹未尽 的意思 | 出处 | 例子 | 用法 | 成语接龙 | 详解》

协助本站SEO优化一下,谢谢!
关键词不能为空
同类推荐